5月的南陽,月季競放、草木蓬勃。“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宋代詩人蘇軾筆下的月季,在臥龍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當地帶富能力最強的富民產業、生態產業,形成了涵蓋種植、觀光、銷售、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的“特色美麗經濟”,成為地方特色名片之一。截至目前,月季產業在全區總種植面積6.5萬畝,從業人員達4.6萬人,實現年銷售3億株,年產值13億元,在臥龍大地創出了一條以月季產業為特色、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鄉村振興“美麗路徑”。
5月12日,總書記到南陽考察,前往位于南陽市臥龍區的南陽月季博覽園,考察了當地依托月季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就業等情況。
南陽月季博覽園
源起:一朵花帶動一個美麗產業
沿著美麗的月季產業觀光帶——科圣大道行駛20幾公里,便來到素有“中國月季之鄉”美譽的臥龍區石橋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規模種植到現在,月季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當地通過種植月季,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1-11月份,月季需要一邊扦插、一邊走貨,最多時用工能達300多人,幾個基地、幾個分廠,每天不低于100多人。”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月季種植大戶、月季繁育場負責人趙國聚向記者介紹。在千余畝的月季繁育場內,擁有各類月季品種1000多種,年銷售額達七八百萬元,客戶涵蓋全國各地的園林單位和綠化公司,從1994年開始的兩畝地到現在的千余畝,趙國聚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每到月季種植季,千余畝種植基地可以帶動周邊群眾300多人就業,其中20%以上是貧困戶。而像趙國聚這樣的月季種植大戶,僅小石橋村就有26戶,通過月季規模化種植、標準化銷售,與當地旅游資源相結合,實現了特色產業在融合發展中做大做強。
截至目前,該鎮月季種植面積達1.2萬余畝,擁有月季花卉企業110余家,月季產業年產值達3億元,年銷量占國內月季種苗銷量的近60%以上,產品不僅遠銷全國各地,并出口荷蘭、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占全國月季出口量的80%。同時,還帶動周邊4000余農戶實現就業,戶均年增收約1.5萬元。
在離石橋鎮十幾公里遠的蒲山鎮馬寨村,在國家政策、扶貧干部的扶持下,貧困戶王朝娟通過種植月季,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擁有1.2萬余株各類月季,凈利潤達7萬多元,昔日的貧困戶王朝娟蛻變成了村里的“明星人物”、月季種植大戶,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布局:創新研發打造一流月季基因庫
5月的中國月季園(南陽月季博覽園),芳香四溢,姿態萬千,各種色系的月季在微風中搖曳著曼妙的身姿,游客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月季花的海洋中。
中國月季園(南陽月季博覽園)位于南陽市北郊獨山東麓、白河之濱,由中國月季龍頭企業——南陽月季基地于2010年10月投資2.5億元創建,園區一期面積1000余畝,種植名優月季品種2000余種,是南陽建園最早、月季展示效果最好的月季主題游園,被國內外專家和游客譽為中國最美的月季園和世界月季名園。園區2013-2019年連續7年舉辦了南陽月季文化節(展)、中國月季花展,接待國內外游客、專家、考察團隊等已達300萬余人次。
“粉扇月季最大能開到18厘米,在粉色大花月季里頭是最主要的品種,也是出口的主流品種,習大大聽了之后對我們自主培育、自主研發新品種表示支持和贊賞。”南陽月季博覽園總經理趙磊激動地向記者說。
通過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南陽月季博覽園研發、培育出月季新品種——綠野。在該博覽園的基因園中,通過科研聯盟,攜手中國林科院、華中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數百人的科研團隊,加快了新品種的培育步伐,先后培育出南陽之春、白河等60多個月季新品種,今后計劃將這里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月季基因庫。
中國月季園是南陽月季基地的精品博覽園和展示園。說起南陽月季基地,不得不說說南陽月季種植的領軍人物趙國有,他是趙磊的父親。南陽月季基地由趙國有先生創建于1983年,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專項生產月季(玫瑰)種苗的民營企業,現種植規模3000余畝,擁有精優品種600多個;年產樹狀月季、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及玫瑰切花等各類月季種苗3000萬株以上。分布在南陽市石橋鎮的月季馳名全國,以品種多、品質好、規模大著稱,南陽月季基地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月季種苗繁育基地。
盛開的南陽月季
做強:全產業鏈全渠道占據全球大市場
2019年南陽舉辦世界月季洲際大會期間,海內外客商和專家學者在考察了臥龍區月季產業后,發出了這里的月季“面積大、品種全、出口多、前景好”等一系列感慨。
這里無論是種植面積、從業人數還是規模企業數量,居于國內領先地位;這里自主繁育研發的月季品種品類,無論數量和質量占據國內前列;這里月季種苗暢銷海內外,深受荷蘭、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客戶的青睞,全國出口量的80%出自臥龍區。
“我們通過電商直播方式來銷售月季,僅3個多小時的帶貨直播成交就已超過500多單。”4月底到5月初正是月季的盛花期,同時也是月季的銷售旺季。據南陽漢月月季種植基地負責人劉長鑫介紹,4月下旬以來每天各大電商平臺訂單量都在2000單左右,高峰期能達到四五千單。如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線上銷售的熱門途徑,網絡直播間流量大,下單量也大,這讓他們嘗到了電商直播帶來的甜頭。
月季產業是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于一體的朝陽產業。近年來,臥龍區委、區**大力扶持以月季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堅持**主導,市場資本廣泛參與,先后在區、鄉兩級成立高規格的月季產業領導小組,由**牽頭成立月季協會5家、行業協會4家,通過制定行業及產品標準、從業規范等,有效避免了行業之間的無序、惡性競爭,確保了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同時,臥龍區加大資金、人才的投入力度,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000余萬元,舉辦月季文化節(花展)和產業高端論壇,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設立了月季試驗示范站,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路子,采用“龍頭企業+公司+基地”“月季合作社+農戶”“大戶+產業+農民”等多種模式,形成了群星燦爛、百舸爭流的產業發展良好局面。
南陽樹狀月季
展望:探索強區富民、鄉村振興的臥龍路徑
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介紹:“總書記在臥龍區先后考察調研了依托月季、艾草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就業等情況。我向總書記匯報了月季、艾草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效,介紹了南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總書記對臥龍區月季、艾草特色產業的發展非常關注,給予肯定,指出要因地制宜,叫響特色產業品牌,推動鄉村振興,增加群眾收入;做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守正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臥龍區是“中國月季之鄉”的發源地,是建設世界月季名城的重要支撐和主要區域。對于月季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廣闊未來,高賢信充滿了信心和激情:“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到南陽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發揮月季、艾草資源豐富的優勢,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制定鄉村振興實施細則,尤其是對月季、艾草等特色產業發展制定近、中、長期規劃,制定產業發展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月季、艾草產業化、現代化,全面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擦亮中國月季之鄉、世界月季名城品牌,使‘一花一草’產業成為鄉村振興、強區富民的美麗產業、健康產業,讓南陽月季、艾草產業走向世界,確保將***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臥龍騰飛的強大動力,使其在臥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中原經濟網